霸凌定義

一、什麼是霸凌

霸凌是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學者Olweus認為,霸凌係「一個學童反覆的暴露在一個或更多人的負面行為之中」,由此可知,霸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指長期性,且多次發生的事件。

二、什麼是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是指相同或不同學校校長及教師、職員、工友、學生對學生,於校園內、外所發生之霸凌行為。除校長外,教職員工生相關定義如下:

(一)教師:指專任教師、兼任教師、代理教師、代課教師、教官、運用於協助教學之志願服務人員、實際執行教學之教育實習人員及其他執行教學或研究之人員。

(二)職員、工友:指前款教師以外,固定、定期執行學校事務,或運用於協助學校事務之志願服務人員。

(三)學生:指各級學校具有學籍、學制轉銜期間未具學籍者、接受進修推廣教育者、交換學生、教育實習學生或研修生。

三、霸凌的種類

霸凌按照欺凌手段、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區分為關係霸凌、言語霸凌、肢體霸凌、性霸凌、反擊型霸凌、網路霸凌六大類:

(一)關係霸凌:最常見,容易被忽視

關係上的霸凌,通常是透過說服同儕排擠某人,使弱勢同儕被排拒在團體之外,或藉此切斷他們的社會連結,讓他們覺得被排擠。這一類型的霸凌往往牽涉到言語的霸凌,常會牽涉散播不實的謠言,或是排擠、離間小團體的成員。值得一提的是,此類霸凌伴隨而來的人際疏離感,經常讓受害者覺得無助、沮喪。

(二)言語霸凌:肉眼看不到傷口,心理傷害大

此類霸凌亦相當常見,主要是係透過語言來刺傷或嘲笑別人,這種方式很容易使人的心理受傷,既快又刺中要害,雖然肉眼看不到傷口,但它所造成的心理傷害有時比身體上的攻擊來得更嚴重,而且言語上的欺負與嘲笑很可能是肢體霸凌的前奏曲。

(三)肢體霸凌:最令孩子恐懼

這是所有霸凌中最容易辨認的一種型態,它有著相當具體的行為表現,通常也會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顯的傷痕,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他們的東西等。另外,霸凌者通常是全校都認識的學生,他們對別人霸凌的行為也會隨著他們年紀的增長而變本加厲。

(四)性霸凌

類似性騷擾、性暴力,包括有關性或身體部位的嘲諷玩笑、評論或譏笑、對性別取向的譏笑、傳閱與性有關的令人討厭之紙條或謠言、身體上侵犯的行為;例如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某人的身體,或是迫使某人涉入非自願的性行為等。根據McMaster(1997)的研究,認為「性霸凌」的具體表現行為如下:

1.有關性或身體部位的有害玩笑、評論或譏笑:如黃色笑話、波霸、飛機場、矮冬瓜等。

2.對性取向的譏笑或是對性行為的嘲諷:男人婆、娘娘腔、同性戀都是常見對性取向、性行為的嘲笑。

3.傳遞與性有關令人討厭的紙條或謠言:孩子之間會流傳關於性的謠言,如誰和誰在廁所接吻,或是誰和誰發生性關係。

4.身體上侵犯的行為: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某人的身體,或是迫使某人涉入非自願的性行為中;除嚴重的性侵害外,舉凡觸碰下體、屁股、胸部、脫褲子、掀裙子、偷看上廁所、偷看換衣服,或是學童間流行的遊戲俗稱「阿魯巴」、「草上飛」、「千年殺」皆屬此類。

(五)反擊型霸凌:受害者與加害者一線之隔

這是受霸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通常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自然的予以回擊;有的時候被害者則是為了報復,對著曾霸凌他的人口出威脅。也有部分受霸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這都屬於反擊型的霸凌。

(六)網路霸凌:速度快、管道多、殺傷力大

隨著網路世界的發展,另一種新興的霸凌方式-電子通訊及網路霸凌(cyber bully)也開始出現。網路霸凌行為包括:使用網路或電子通訊散佈謠言、留下辱罵或嘲笑的字眼等,倘若經常從事這些行為,就是網路世界的霸凌者,依霸凌程度可分為下列三種:

1.已經做出一些對別人造成傷害的玩笑舉動,但自己可能毫無自覺。

2.經常做一些危險、錯誤且應該受管教和約束的行為。

3.重複且多次在網路及電子通訊上做出各種傷害人的舉動,而且已有犯罪之虞,必須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