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20-06-16 (更新:2020-06-16 16:21) | 發佈者: |
標題:中山大學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揭牌建構原民能量 | |
(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今天揭牌,校長鄭英耀及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官員,以及來自各原鄉地區的鄉長、民意代表們參與,現場安排部落耆老的驅厄儀式,讓式微的傳統在中山校園重現,具有文化復振的意義。 台灣是南島語的源頭、南島民族的原鄉,中山大學除成立「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也設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強化原住民族學生對族群、部落及文化的認同。 今天的揭牌儀式以魯凱族15個品系的小米為布置主題,展現原住民豐富的生態、地理、農業與文創意象。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劉世慧也捐贈進行研究計畫時蒐集到的小米標本,希望將原住民族共同的物質文化「粟」推廣出去。 鄭英耀表示,台灣近年來在經貿、商務、農業、 醫療、科技等方面,積極與泛南島國家交流,凸顯台灣研究與推廣南島民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山作為精緻研究型大學,為應響原住民族人權、教育及人才培育,積極投入原住民族文化振興工程,特別設「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建構原住民部落活化再生與延續的能量。 南島中心主任台邦.撒沙勒強調,原住民族在台灣與南島地區皆具有特殊意義,學術上日漸獲得重視。「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的成立,是以南島文化研究為目標,統合南島文化與原住民族相關研究,以及輔導原住民學生進行多元課程規劃,在外交、海洋、文化、語言、音樂、藝術等方面,建立進軍世界、航向南島的能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去年設立了原住民碩士在職專班,今年積極與部落合作,推動地方創生與高教深耕USR計畫,也與魯凱民族議會辦理「魯凱學」等活動,鼓勵各領域教師投入原鄉部落的社會發展與實踐。學校目前有64名原住民族學生,分散在社會、教育、企管、財管及藝術等不同的科系,其中以排灣族、魯凱族、布農族、阿美族、泰雅族最多。
2020-06-15 13:43 聯合報 / 記者徐如宜/高雄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6898/4636623
|
訊息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