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級 經 營 策 略>
壹、目的
教室內的經營和管理,是教師利用專業的知能綜合表現在班級上的一種管理藝術。班級經營乃是為了使班級單位內裡各種人、事、物活動得以順利推展和互動。以教師為中心,以科學化的方法和人性化的理念,結合社會的需要,學校的目標,家長的期望及學生的身心來規劃推展適當的措施,以求良好的教學效果和達成教育目標的歷程
貳、方針
班級經營管理只是一種手段,而真正目的是去維持或提供一個積極而有效的學習環境,進而達成預定的教學效果的教學目標。
ㄧ、師生溝通
(一)用愛心接納每個孩子: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都不相同,他們在學校裡的表現,自然也會有很大差異。為人師者應深切體認這一點,用心接納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是聰明、駑鈍、整潔、邋遢、乖巧或淘氣,他都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個體,需要被接納,也唯有老師用心接納,孩子才能把上課當做一種享受,而樂意留在裡面學習。
(二)用誠心讚美鼓勵:
老師若能真心誠意欣賞孩子的純真、善良、可愛,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讚美的行為。若發現孩子有值得讚美的行為時,更要把握時機,不管用語言、肢體、眼神、動作、表情、評語、,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三)同理心:
當發現學生有困擾時,應用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同理的意思是指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立場去體會學生感受與學生產生共嗚,但不等於同意他,而是讓對方知道你關心他,尊重他,那麼學生將很樂意向你傾訴自身問題。
(四)專心傾聽:
老師愈是專心傾聽,學生較有能力重思考或是反省;學生如果情緒被煽動後,也很難叫他繼續訴說問題。當學生沒有說完,別急著給建議,如此是蹂躪別人的情感。專心傾聽的好處有:(1)減少用來解決問題的時間可以減少;(2)可獲得更多的訊息;(3)建立成功師生關係進而成為優秀受歡迎的老師。
二、班級常規
(一)管教學生應以可見的行為為主:有效的管教,其先決條件是,應把重點放在學生的可見行為上,學生的行為,要待表現出來後,方能判斷是好是壞,該賞該罰,可接受或不可接受,老師千萬不可僅憑籠統模糊的感覺,就「修理」學生。管教學生如果無的放矢,非但違反原則,效困等於零,且易產生不良副作用,尤其在似乎是集體起鬨時,更必須明確地找出可見行為的行為人來處理,而忌諱連坐式的統統有罰,如此,有些學生固然是咎由自取,卻也有人遭受池魚之殃,只是面對老師的權威,敢怒不敢言,這是極其不當的處理方式。
(二)清楚確立學生的行為標準:
有效的管教,應先訂定學生常規的行為標準,務使每位學生確實明瞭何種行為是好的,何種行為是壞的,何種行為可以接受,何種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師生可運用透過共同討論的方式,作明確的約束,以為共同遵守的準繩。千萬不可由教師暗立規則,或隨興之所致,信手拈來,更不可由教師個人好惡,或過度情緒化,而致隨意管教,如此方式將造成學生的動輒得咎,不得安寧,不但管教無功,亦將造成班級氣氛的分離,達不到教學的效果。
(三)避免懲罰不良的行為:
有效的管理,應該極力避免懲罰不良行為。管教學生,非在實不得己的情況下,不宜使用懲罰。目前除教育行政單位一再申明禁止體罰外,一般心理學者也都反對採用懲罰的方式,尤其是報復性或洩忿式的懲罰。理由如下:懲罰會摧毀師生間應有的和諧關係,妨礙情感的交流;懲罰只對不良行為暫時壓制,不能使它永久根絕;懲罰只告訴學生何者為非,沒有告訴學生何者為是,缺少教育學生的正面的和積極的作用;嚴厲的懲罰,往往連帶引發學生的焦慮或憎恨情緒,使之不喜歡班級,不喜歡學校,而不願就學;懲罰造成學生恐懼心理,有礙創造力和潛能的發展,是一種反教育的管教方式。
(四)要以好的行為取代壞的行為:
有效的管理,應指導並鼓勵學生以良好的行為取代不良行為,以免學生的行為領域頓成-真空狀態,致使其他的壞行為乘虛而入。當學生的某種不良行為因無人理會,或暫時受到禁止,應馬上提供一種可被接受的行為來替代它的地位,藉以佔據該生的心思,分散也的精力,不然,其他不良行為會接踵而來,造成管教上的困難。
(五)找出不良行為的肇因:
有效的問題行為輔導,應該先找出學生問題行為的肇因。不同學生雖然表現相同不良行為,卻可能由不同原因造成;反之,不同學生受不同因素的刺激,可能產生不同的不良行為。不同原因應該運用不同的輔導方法,所謂追根究底,擒賊擒王,追尋不良行為的真正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是輔導問題行為的重要原則。比如,同是偷竊,有的同學可能因為匱乏,有的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失衡;同樣打架,有的可能是基於報復,有的可能是受到同學的慫恿,這些不同的因素,都會影響輔導的方法。
(六)機動選用合適的處理技巧:
機動選用合適的處理技巧,是問題行為輔導的重要原則。處理技巧,如同醫生的處方,處方不對,自然無法治病,選用的處理技巧不能適用於處理的問題行為,輔導自然無效。其次,問題行為的輔導,經常是一個持續性的歷程,在此一歷程中,須根據學生進步的情形或心緒的轉化,考慮運用不同的適當輔導技巧,以收到良好的輔導效果。
(七)敏於知覺問題行為的存在:
敏於知覺問題行為的能力是問題行為輔導的重要條件。導師敏於知覺問題行為可能發生,即可輔導在先,使之消失於無形;導師敏於知覺問題行為之存在,可立即施予輔導,使之改過向善;導師敏於知覺本班的學生狀況,可以了解本班先要先要建立何種常規,次要建立何種常規;導師敏於知覺不同的學生可能發生不同的問題行為,而及早選用合適的輔導技巧,分別實施輔導,終能收到輔導的效果。導師如果缺乏敏覺力,而無所用心,則班上同學可能有偷竊者、撒謊者...,導師均將無知曉,遑論處理輔導了。
三、班級氣氛
一、建立學習目標:
任課老師想要建立良好的班級氣氛,首先即要先使學生對上課感到有興趣,如何使學生上課如同欣賞電影一樣的多采多姿?老師須選一個生動的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再加上將教學內容趣味化,提高學生的興趣,輔佐著教學媒體的應用,使一堂課如同欣賞電影般有高跌起伏的情節,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使學生完全投入在上課中,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吸收到應學的知識,也可避免一些同學有藉機搗蛋的機會
二、確立班級常規: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場所。而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成果;所以,該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班級常規的建立是最基本的要件。而一位教師在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達成教學目標,可由下列幾點來著手:(一) 先瞭解學生,認識本班學生之特質,才能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班級的常規。(二) 由師生共同訂定班規、共同修訂班規,使學生感受到參與感,亦能使學生心服口服口的躬行實踐。(三) 與學校推行之工作相配合,讓學生感受到班級乃是學校之生命共同體。(四) 徹底而『公正』的執行班級公約,不使班規形同虛設。(五) 善用學生能力,由學生輪流當幹部,自己管理自己,以培養學生自我負責與分工合作之精神,亦可減少偏差行為之產生。
三、培養良好的教師特質:
教師乃是班級中引領學生各方面學習的一位靈魂人物。更有些人認為「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教導出什麼樣的學生」。所以,教師可由下列數點來建立其特質:(一) 以身作則,做學生良好行為之典範。(二) 須做到公平、公正為原則,不可偏好某些學生及避免將學生貼上標籤。(三) 與學生建立合諧的溝通模式,讓學生感到受尊重的感覺。(四) 賞罰分明的態度,使學生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五) 真誠付出,積極關心,扮演『亦師亦友』的角色,使學生樂於親近。
四、建立權變式的經營模式:
教師的領導方式可分為「民主式」與「權威式」的領導;而這兩種領導方式各有其優劣利弊;教師須知道在學生心智尚未成熟之際,使用完全的民主方式易使學生隨心所慾、忽視教室常規而造成教室場面的混亂與放縱;而若採完全的權威方式,則易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進而可能發生師生衝突。所以,教師應將「民主式」與「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兩者交互運用,兩者兼施~即採取權變式的班級經營策略,施行賞罰分明的教室常規,使學生心服口服,才能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出『教室裡的春天』。
四、親師關係
一、抱持主動積極的態度:
溝通乃在形成共識,透過澄清、意見的交流、相互討論,以縮短親師認知的差距,尋求輔導學生的最佳方法。因此教師應主動策進,以帶動家長從被動趨向主動。並且把握時機,雙方都知覺到需要而主動出擊,進行溝通。
二、營造有利的溝通情境:
親師溝通應有計畫性的安排,談論明確的主題、時間、情境透過規劃,並以認真負責的態度,關愛學生的情懷,營造有力的溝通情境。此外,有研究指出,我們在聽過讚美言詞之後,較易接受逆耳的批評。因此先向家長說學生的優點,在提出希望家長共同消弱的缺點,較易達到預期效果。
三、建立真誠互信的情懷:
互信是親師溝通的基礎,展現誠心誠意,抱持對事不對人、就事論事的原則。溝通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溝通時能給予適切的反應,使意見的交流順暢。
四、善加運用情緒管理:
親師溝通的歷程應重視情緒管理,以成熟的情緒智慧,適度的處理相互間的情緒反應。並能運用專注傾聽技巧,尊重他人,讓他人覺得有價值、受尊重,於是彼此關係無形中建立。這次的溝通合作是下一次溝通合作的基礎,一定要互相留下好印象。
五、教學方法
一、講課清晰:
課程內容具邏輯性和次序性,易於理解,咬字標準,音量適中, 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特殊動作。
二、多樣化教學:
教學方式多樣及彈性,教材有變化,善用提問方式、回答的類型及教學策略。
三、任務取向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實質投入教學時間的多寡,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高低。
四、引導學生投入學習:
讓學生動手做,全盤仔細去想,減少注意力分散的機會,主動投入學習。
五、確保學生成功率:
學生能理解課程及正確完成習作,創造多成功少失敗的機會,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進步,改善對學科及學校的態度。
有效教學的輔助行為,則包括以學生的想法、經驗及思考模式,來設計活動架構,鼓勵學生以探索及問題解決的方式,運用本身獨特的想法來詳盡解釋、延伸及評論。教師尤需在教學活動前,搭設鷹架,幫助學生了解學習內容,並將所學與其他 相關課程建立適當的連結,使學生了解克服自己會做與在教師幫助下才能完成的課程中此二者的差距。
參、結語
每位學生除了需要學習紀律外,更需要被肯定、接納、與關懷。建立民主開放、負責而有禮、多元快樂的學習。這不僅是班級經營的目地,更是我現今最需要努力達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