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發佈時間:2018-04-27 (更新:2018-04-27 11:09)發佈者:張昭惠
標題: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原因

    脊椎側彎的原因可分為非結構性及結構性的,後者又分為特發性及非特發性兩種:

  1. 非結構性的脊柱側彎症: 與脊柱的結構改變無關,乃由於影響脊柱姿勢所造成,主要的成因有姿勢不良、長短腳、骨盆傾斜、髖關節痙攣,或脊柱旁肌肉痙攣等,而且在躺下來時消失。通常為較微或代償性之彎曲,故又稱姿勢性脊柱側彎或功能性脊柱側彎症。因此只要其根本原因改善了,側彎自然恢復,例如長短腳病人的一腳加高鞋子之高度,即改善側彎。
  2. 結構性脊柱側彎症: 又分為特發性及非特發性兩種。原因在於脊椎本身,只有治療脊椎本身才能改善。不同於非結構性的脊柱側彎症,病人在躺下來時側彎不會消失。
    • 特發性脊柱側彎:佔百分之80%,通常開始於10到13歲兒童,好發於身體快速發育成長的青少年時期。
    • 非特發性脊柱側彎:則起因於某一特定原因,例如神經肌肉病變、退化、感染、腫瘤等。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除了影響發育美觀外,由於脊椎彎曲造成脊柱兩側肌肉長久處於不平衡,到成年時容易導致脊椎退化性關節炎而腰酸背痛。若側彎發生於胸椎而彎曲度大時可能使胸廓容量減少,影響心肺功能,治療上,必須考慮發生的原因、年齡、部位及嚴重度,一般而言有下列方法:

1.姿勢矯正及運動治療

       側彎角度小於二十度的屬輕度,此類病人需注意姿勢矯正及運動治療,同時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觀察角度是否有惡化的情況。

2.穿戴背架

       側彎角度介於二十度三十五度之間的屬中度患者,除了運動治療之外,必須穿背架矯正,避免惡化,每三至六個月追蹤檢查一次。

3.手術治療

      側彎角度若大於三十五度,就屬於重度患者,由於此類患者以保守療法效果並不理想,且佷可能有繼續惡化的情形,需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由於脊椎側彎手術內固定方法及器械的進步,已使手術危險性低且效果及穩定度大為增加。

       因脊椎側彎有繼續惡化的可性,故定期而長期的追蹤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提醒發育期的青少年,平時多運動,走路抬頭挺胸,如此,不但能保持優美的體態,更可避免因長期姿勢不良而導致「脊柱側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