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17-08-18 (更新:2017-08-18 09:43) | 發佈者:張冠中 | |||||||||||||||||||||
標題:10.自我傷害/自殺之三級輔導策略與處遇 | ||||||||||||||||||||||
自我傷害/自殺之三級輔導策略與處遇 撰文者/王瑞琳、陳妙華、蔡昀潔、戴慧敏
【議題說明】 校園中的自殺/自傷事件層出不窮,往往是家長和教師所關心的議題。然自我傷害和自殺有些許不同,主要以是否致命作為主要區辨面向,自我傷害指的是嚴重傷害身體某一部位,例如,以利器所造成的刮傷或燒燙傷,但這些傷害極少是致命性的;自殺指的是使用工具或肢體,以達到生命危急和死亡之目標。在校園內不論是發生自傷或者自殺事件、成功與否,往往造成不同層面的影響,使校園內人心惶惶。若能在校園內建立自殺防治網,每位成員在遇到不幸事件時,都能自保且照顧他人,建立友善校園,期待能在不幸中找到萬幸,以下針對校園自殺及自我傷害事件的輔導分工與處遇策略進行說明。
【輔導分工與處遇策略】
初級輔導工作是針對全體師生,以認識自我傷害之成因,覺察情緒等等環境中的保護因子和降低危險因子,增進師生心理健康為目標,若人人都能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關心他人和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況,方能形成防治網。以下分為二種身份分別說明:
介入性輔導為經發展性輔導仍無法有效滿足其需求,或適應欠佳、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創傷經驗等學生,依其個別化需求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提供諮詢、個別諮商及小團體輔導等措施,並提供評估轉介機制,進行個案管理及輔導,以下分為三種身份分別說明:
1. 篩檢出高危險群:可透過簡式健康量表(BSRS)(附件一) 了解個人心理困擾程度;針對青少年族群可至董氏基金會網頁查詢,進行線上測驗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overblue.asp。評估進行個別諮商或小團體輔導。 2. 建立聯繫網:與導師保持聯繫,分享或討論對學生的觀察及輔導策略,提供個案家長及教師諮詢。三方共同合作,協助學生增強心理素質。 3. 通報轉介:輔導過程中,若學生透露有自殺意念,須告知輔導行政團隊,進行自殺高風險個案之轉介。
3. 建議:接納孩子的情緒,不批判其有自我傷害的念頭,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建立信任的溝通管道。
平常校園中能做好上述的預防措施及處遇,即能在危機發生時,提高預警及因應,降低事件所帶來的傷害,若事件不幸發生時,需緊急成立危機小組,以健全資源及合作。筆者以王麗斐等人(2013)之三級處遇性輔導與社區生態合作圖,修改常用的處遇聯結及資源如圖一。
圖一 常用的三級處遇校外資源(王麗斐等人,2013)
學校在自殺/自傷危機事件發生後,除了通報校安及聯繫相關人員(例如,家長)之外,也可運用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以下簡稱學諮中心)的資源,告知危機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現況、學校的資源及介入處理,然後學諮中心會評估需給予的資源,像是安心服務,含講座、團體、班輔等等;而在每個事件的背後,需考量到發生原因可能具備多元的因素,像是性平事件、課業或經濟壓力、藥酒癮等等,當學校發現具有上述之情形時,需通報社政、衛政和警政等社區資源單位,適時讓社區資源介入。學校與不同系統間的合作,每個單位發揮專業,才能降低危機事件帶來的衝擊和傷害。以下分為四種身份分別說明:
鼓勵學生大哭一場,教導他們如何在不同情況下界定壓力,例如,面對交作業時,壓力指數是多少?如何善用這些壓力?討論應對的方式。學生們了解到身邊人的關心,得以降低自我傷害的遺憾。導師可利用親師座談或聯絡簿等等,實施相關的生命教育及措施,讓家長了解班級的因應方式。
確認個案的生命安全及行蹤,找對方可以信任的朋友或師長陪伴,必要時撤除會讓個案觸景傷情的事物。
針對個案,接納他們所採取的自我傷害行為,因為他們本身正陷入低潮,對自己的行為也有不好的感受,我們所要給予的是諒解,而不是更多的指責(鄔佩麗,2008)。了解個案會使用自我傷害,是一種因應事情的方式,並能同理他們的困境及無助,知道這件事對個案而言是多麼不容易要去面對,站在個案的立場思考並感受,給予接納而非責怪,責怪只會增加個案的壓力,對事情幫助性不大。
一同與個案討論有助於改善現況的方法,讓他們能用建設性的觀點與處理方式,取代既有的想法與作法。
初步的問題解決方案計畫後,討論可能會面臨什麼狀況、該如何因應;在執行期間一同反思及修正,過程中需顧及個案的情緒和感受,予以同理支持。 與家長聯繫,告知學校目前的處理狀況,協助處理相關事宜,並安撫情緒,依情況實施班級輔導,評估師生狀況,接下來寫安心文宣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孩子可能出現的情緒,並提供相關求助資源。 若是個案不幸身亡,需進行班級輔導或教師、家長的心理支持,並協助後續的服務,例如:追思儀式。
通報相關單位:當知悉家中兒童、少年、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罹患精神疾病、酒癮、藥癮並未就醫或未持續就醫,或家中有自殺風險個案,尚未強迫、引誘、容留或媒介兒童及少年自殺行為,以致影響兒少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醫等照顧者功能者,需填寫社會局高風險家庭及兒童少年保護通報表,並一併通報當地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或自殺防治中心。評估有自殺意念者,即可填寫高雄市政府自殺高風險個案轉介單。
自殺防治及處遇的工作,不是只有專輔人員才能執行,家長其實才是自殺防治的第一線工作人員,是在適當時機協助孩子渡過難關的優勢。家長是陪伴孩子度過低潮的關鍵人物,面臨孩子的自我傷害行為,以關懷、傾聽及陪伴代替指責及評價,了解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在傳達什麼樣的心情及想法。與導師保持密切聯繫,一同留意孩子在班上的課業學習、人際關係、情緒表現,並討論該如何幫助孩子降低、減少自我傷害行為。
校園中的自殺/自傷事件,對學校、家長往往帶來多元的壓力,所生起的效應考驗著平常所建構的三級輔導處遇機制。因此,平時將生命教育置入課程中、隨時培養對人事物的敏感度、使用相關評估量表、與家長保持聯繫,並熟悉社區相關的資源單位且與之交流。在事件發生之時,得以緊急並迅速成立危機小組,商討當下及後續的處遇之道。
【參考文獻】 鄔佩麗(2008)。危機處理與創傷治療。臺北市:學富文化。 王麗斐、杜淑芬、沈惠娟、林世欣、林慧貞、劉佳穎…陳一惠(2013)。三級處遇性輔導與社區生態合作。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册,6,152-184。
附件一 簡式健康量表(BSRS) 說明簡式健康量表的內容及評分方法:請您仔細回想一下,在最近這一星期中(包括今天),下列敘述符合您狀況的程度?
說明簡式健康量表的總分等級及建議:
● 10自我傷害、自殺之三級輔導策略與處遇.docx |
教師練功坊-兒童與少年保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