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18-03-06 (更新:2018-03-06 08:54) | 發佈者:張冠中 |
標題:偷竊行為之分析與輔導 | |
偷竊行為之分析與輔導
偷竊行為的成因
三種導正孩子偷竊的大方向 三種導正孩子偷竊的方法,這些方法在諮商的家長常常得很有效果,也就是截流、疏通與正源: 「截流」的方法是, 當家裡的孩子開始第一次被發現到偷錢的行為時,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孩子再輕易拿到錢,這並不是考試,不能在處罰小孩子偷錢行為後,又把錢放著測試看看剛剛處 罰的效果。如前面所說,偷竊是需要練習的,但你如果不小心沒收好錢或是故意測試,只是增加孩子練習偷竊的技巧而已。 孩子的邏輯思考還無法思考後果的情況 下,一定會再嘗試,所以家裡的錢,不 但要算清楚,還得要收好。 「疏通」的方法就是學習需求的控制。孩子一定會有一些需求:買自己想玩的玩具、在學校要喝飲料、跟同學去逛街。所以當偷錢的行為出現後,家長可以開始給孩子適當的零用錢,並且在某種規則下讓孩子自己決定購買的項目,例如規定孩子零用錢可以喝飲料、買文具,但不能打電動,只要打電動,就用做家務進行處罰,但切記千萬別以縮減零用錢當罰則,因為這樣會回到原點。給零用錢的多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給過多孩子的需求會過度膨脹,給太少孩子需求無法滿足的問題還是在原點。另外隨著孩子成長物質的 需求會越來越大,家長要讓孩子從小有機會學習「延宕滿足」,就是想要的需求要學習排順序滿足、存錢來購買、或是等到生日時才能要求,這些都是在協助孩子學 習等待。 「正源」的方法就是品德教育。該截流就截流,該疏通就疏通,但這些都是治標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完整的道德教育。正確的道德教育才能讓孩子在面臨需求的抉擇時,能做出正確的是非判斷。道德教育需要家長以身作則、不厭其煩告訴孩子、讓孩子對於你說的道理有所體會;例如你要讓孩子明白「物權」觀念,那家長也需要尊重別人或孩子的物權。如果家 長要讓孩子知道金錢 是父母的辛苦工作報酬,那你需要讓孩子看到你工作的辛苦,也可以讓孩子嚐試打工以換取需求滿足。如果你要讓孩子學習為自己偷竊付出代價,那你需要讓孩子為自己偷竊行為負責任,如要孩子做勞務來賠償所花掉的偷竊所得,讓孩子自己體會與思考需求滿足方法(偷竊)後的代價,並且一定要不厭其煩的告訴孩子偷竊所帶來的道德及法律的問題。
參考現實治療法,導師可採用的因應措施
現實治療法最主要的需求就是愛與自尊的需求,強調個體如果接受愛或給予愛,則會產生適度的成功,由愛會使個體產生成功的動機和自我價值。在愛與自我價值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自我認同,而且將走向成功的途徑。注重「現在」和「行為」,老師引導學生,使其能對自己有正確的了解,且面對現實,實現自己的需求,而不侵犯到別人。強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對於偏差行為(如偷竊),老師可採用的具體處理方法:
1. 教導 ( Teaching):教導學生能接受責任的觀念,使其能從日常生活中採取較佳途徑,期能滿足需要,必要時應給予直接的說明。
2. 示範 (Modeling) :老師提供自己給學生作為模仿的對象,鼓勵他們學習有關責任的問題及需求的滿足等事項,並應用到學生處理問題的情境。
3. 涉入 (Involvement) :老師以擬情、尊重、溫暖、靈犀相通等方法盡力與學生產生心理的融合,學生投入輔導的過程中。
4. 設限 (Setting) :設限,是指限制輔導的時間以及符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設限的運用,有助於提高效率。
5. 對質 (Confrontation) :使學生用負責及睿智的方式,表達出不同的見解,以建構自我觀念。對質的目的即使學生發現自己的不一致,而能獨立採取行動,並向自我挑戰。
6. 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使學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反應或觀感,並習得適當行為。
7. 建立契約 (Planning) :老師須與學生共同制定,明白指出哪些工作或行為需在何時完成也指明獎賞。
8. 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老師提供本身相似經驗或其他真人案例,向學生描述並解釋。使學生對其目前的情況有更深的了解,並提供他們一個參考架構,作為進一步改進的依據。
9. 具體目標實現的監督 (Pinning Down) :計畫中各階段所提出行為目標的細節明確,促使學生實踐力行。
10. 鼓勵 (Encourage) :強調個人有愛與被愛的需求、自我價值感的需求,老師的鼓勵對於學生該兩種需求的滿足不無影響。可使用代幣制。
11. 團體方式 (Grouping) :有偏差行為的學生在團體中,經由相互的討論而了解責任,並將責任的涉入分享給成員,使成員學習解決問題。藉對過去事情或罪惡的判斷,將可於此時此刻確認其過去失敗而產生另一新的做法。如此,犯罪者參加團體後,歸屬的需求會獲得滿足,使犯罪者產生一致性的責任行為,而達到適應的需求,進而獲得快樂與成功。
偷竊行為的預防性與危機性處理
一、預防性策略:(進行全班的團體輔導)
1.告知全班同學妥善保管財物的重要性
2.加強班上學生的道德及法律教育,讓他們了解何謂對?何謂錯?及做錯事的後果,藉此希望學生不要做不該做的事。
3.機會教育的實施:
(1)利用時事新聞或是課文講述時,將(暴力、偷竊、說謊等)相關的議題放入課堂中加以討論,以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進而間接的感化個案的偏差行為。除此也於機會教育當中加強物權觀念、希望他們不要有僥倖的心理及貪小便宜的慾望,讓個案從中了解到別人的東西不可隨意佔為己有。
(2)利用機會教育於課堂中共同討論「人際關係」與「善待他人」的重要性,間接的讓個案了解「養成良好的行為」與「善待他人」是獲得良好人際關係的部二法門。
4同理心的訓練:老師設計情境,讓其他學生與個案於課堂中互動,進行角色扮演,間接的讓個案擔任被害者,個案了解東西被偷的緊張、不安和不方便,藉此讓個案體會到東西不見的痛苦。
5.愛的宣言:培養全班同學「愛與接納」的美德,給予犯錯的人機會,隨時關懷他,讓他覺得有人還是很愛他,每個人不是他的仇人,希望他不要做出害人害己的事。
二、危機性(立即性)的處理:
1.當有偷竊行為出現時,馬上糾正。 2.通知家人,協助配合學校的輔導策略。 3.了解其偷竊的動機及原因,實施個別輔導,避免再犯,並希望他以合理(正確)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4.實施家庭訪問,了解目前生活狀況。
5.由於家庭因素,個案亦有自卑感,故盡量維護其自尊心,尊重其人格,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參考資料:http://class.ncue.edu.tw/article40.shtml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5/55-20.htm
資料來源: 景美國小輔導錦囊
|
教師練功坊-兒童與少年保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