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17-08-18 (更新:2017-08-18 09:46) | 發佈者:張冠中 |
標題:11.性別議題之三級輔導策略與處遇 | |
性別議題之三級輔導策略與處遇 撰文者:莊瑞君
【議題說明】 校園中多元性別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輟學、憂鬱、焦慮、自殺、藥物濫用與探索性行為的困境,影響在校學習狀況。「性別平等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多元性別給予的定義為任何人之生理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傾向、性別認同及性別變更等差異情形。多元性別學生因性別議題所帶來的困境,以Chen、Androsiglio與Ng(2009)提出同志族群壓力源與心理健康之間關係來說明(如圖),說明同志所呈現的心理健康問題源於環境因素的遠端壓力源,包括環境中的其他人缺乏性別敏感度,而承受因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歧視與性別偏見所形成的性汙名與無價值感。
【輔導分工與處遇策略】 一、初級發展性輔導 初級輔導工作是針對全校學生,訂定學校輔導工作計畫,以達成建構安全、尊重多元和正向支持的友善環境之目的,是三級輔導工作中最基礎與最重要的工作(王麗斐,2013)。為能使多元性別學生生存在性別友善氛圍的校園中,降低影響心理健康的危機,故可透過下列層面來進行: (一) 空間友善 行政處室與圖書館增加購置多元性別相關書籍,或在辦公座位上插上六色彩虹旗,並添加六色彩虹標誌於布告欄或校園多處的佈置。此外,增加性別友善廁所,讓跨性別學生避免因性別區隔因素導致生理需求阻礙。 (二) 研習講座 輔導室與學務處、教務處共同合作,提供性別相關議題研習講座給全校教師及學生。例如:在周三下午教師成長研習時段或早上晨會的共同時間,邀請性別專長講師,主講多元性別議題,或邀請同志或跨性別者分享生命故事,透過知識的傳遞與經驗的分享,協助全校師生理解多元性別學生在學校與家庭的處境。 (三) 課程融入 各科教師在教學上能將性別相關議題融入生命教育或其他課程導師在班級經營上具多元性別意識,運用導師時間、班周會等能提供多元性別的相關知識,例如:說明同性戀已在1973年從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除名,避免學生將性傾向病態化的想像。 (四) 社團活動 在學校社團活動中創造讓多元性別學生展現自我特質的舞台,透過展演過程,挑戰性別二分的僵化界線,增加學生對於性別多元與流動的觀點與態度。
二、二級介入性輔導 二級介入性輔導工作是針對經初級輔導仍無法有效滿足其需求,依其個別化需求與系統合作,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以提供個別諮商、小團體輔導、班級輔導、以及諮詢服務等介入措施。服務時機為問題超出教師的輔導專業知能範圍時,將有輔導需求的學生轉介至輔導室(處)後的工作(王麗斐,2013)。二級介入性輔導於性別議題的內涵如下: (一) 個別化輔導計畫 輔導教師進行個別評估、辨識可能的心理危機徵兆、瞭解學生的適應困難或行為問題的可能系統成因,以及擬定初步的個別化輔導計畫(王麗斐,2013)。學生在發展個人的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的歷程,可能因為環境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僵化的性別二分思維,而對自己產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矛盾與衝突,如:對他人如何看待我或我如何意識及接納自己感到困擾、不確定,像是「我是男生但我想當女生,我可以嗎?」;又或是「我是男生,但我對男生有時會有愛戀,想多點靠近、瞭解」。此時當學生願意讓我們多知道一些關於他們的困擾,這都是幫助孩子更進一步地認識自己的機會。導師的關心、支持、接納可以幫助學生個體在經驗此困境時,能與大人討論;輔導處的介入與協助需特別留意避免將學生呈現的困境歸因於個人,而是能看到個人背後系統的影響,並協助個案去檢視並挑戰其內化的恐同。另一方面,留意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診斷或確定並不是輔導的目標,除非學生在自我認同的歷程中產生困擾,此時才需要進一步與之討論,而討論的過程亦非助人者提供答案,而是由學生自己決定與認定。 (二) 生態系統工作 透過諮詢的方式,輔導室能與家長以及校內輔導人力資源(包括校長、各處室、導師、認輔教師、特教教師和授課教師)共同合作。其中,家長往往可能出現因孩子出櫃而帶來的負向感受,例如教養方式的自我懷疑、愧疚與罪惡感,應協助其理解性傾向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非疾病,為學生形塑性別友善的系統,作為支持力量,協助其心理調適與學校適應的目標。在班級處遇上,導師或兼輔教師可運用班會、綜合領域課程設計並加入學生需求的課程,友善化班級氛圍及將其轉化成為支持多元性別的環境,開展同學對個案的觀點及養成其對多元性別的意識形態,再者,探討校園環境中的恐同,改善並營造正向接納同志的校園氛圍。
三、三級處遇性輔導 三級處遇性輔導是針對校園內輔導資源無法有效處遇,或遭遇嚴重適應困難之學生,提供評估轉介機制,進行跨專業資源整合與生態系統介入之個案管理及延續性諮商與處遇措施(王麗斐,2013)。三級處遇性輔導於性別議題的內涵如下: (一) 個案研討會 在個別化的輔導計畫中加入跨專業資源整合,透過個案研討會的方式,邀請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資源加入,並透過各方提供訊息以共同理解個案的處境,進一步擬定後續協助的方向與分工。 (二) 資源連結 個案經由輔導處連結各縣市教育局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心理、需求評估後,除了教育資源外,進一步連結醫院、社政、民間單位等網路資源加入協助團隊,共同合作來協助個案。如:當個案因社會氛圍或人際資源的匱乏而導致自我懷疑或內化恐同時,可提供認識同志手冊,或提供同志諮詢熱線的聯絡方式,以增加個案認識其他多元性別者的機會,並透過傾聽他人的生命故事,而有了更多元的認識,不再只是停留在異類的病理化觀點之單一樣貌,再者,應強化單位間的合作交流與連結,邀請性別友善的民間單位協辦講座,或轉介缺乏資源的同志學生前往該單位參與活動,以強化其同志認同。
【參考文獻】 王麗斐、杜淑芬、羅明華、楊國如、卓瑛、謝曜任(2013)。生態合作取向的學校三級輔導體制:WISER模式介紹。。輔導季刊,49,1-8。 Chen, E. C., Androsiglio, R. & NG, V.(2009). Minority stress and health of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individuals. In Ponterotto, J. G., Casas, J. M., Suzuki, L. A. & Alexander, C. M. (Eds.), Handbook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pp. 531-544).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 11性別議題之三級輔導策略與處遇.docx |
教師練功坊-兒童與少年保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