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黑脈粉蝶 Cepora nerissa

平和-黑脈粉蝶 Cepora nerissa

       

              黑脈粉蝶可說是平和山區生物相的一大賣點,不安分的牠,不管是哪個季節

       到訪,隨時飛掠你的眼前,從最初看到他的興奮,很快地就被其他物種所轉移,

       又加上不太好掌握,到後來,根本懶得拿起相機去拍攝記錄;生態踏查的初學

       者,常為黑脈、淡紫、八重山、雲紋等粉蝶搞混了,這些粉蝶常混棲一起,再加

       上粉蝶與氣候季節的高低溫、    乾濕季有明顯的變異,在分類辨識上更增添難度。

 

              資料文獻紀錄此種粉蝶分布區域很廣,從印度向東,斯里蘭卡、中南半島、

       馬來群島、南中國等地均可見此蝶棲息,但唯有婆羅洲(印尼)和菲律賓等群島不

      見此蝶,而出現另一種親緣關係非常接近的同屬蝶種、後翅腹面有鮮黃色系-

     Cepora pactolicus,收集相關的環境變因,分析探討後,這個案例應可成為達爾文

      物種演化的例證。而在台灣本島來看,約略分布於南部低海拔山地及離島,平

     山區正是高屏大平原區與太武山系交接的丘陵地區,再加上這些地區山林少受開發

      ,人為影響程度較少,自是成為生態踏查的絕佳寶地。

 

            前後翅的翅脈、翅脈之間的翅室、斑點的有無與類型……等,是蝴蝶分類的主

     要依據,黑脈粉蝶前翅約略中央靠近邊緣的部位-蝴蝶翅膀結構上,將脈翅之間

     區域稱為脈室,這個區域叫做M3室,有個明顯的黑斑,這是與其他類似蝶種的最

     要判准,不管是由背面或腹面來看,都可輕易地找到這個黑斑,或許雄蝶尋求雌蝶

     的交尾,正是憑此依據尋邁進 。

 

       

                  Common gull譯為海鷗,東南亞與印度區域稱呼此種蝴蝶的俗名,仔細看看

           牠停棲的姿態,是不是與飛翔中振翅的白色海鷗很像;生態探索有很多切入的角

           度,從民間俗語來找尋脈絡,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他人對生命的觀點;從生物學理

           來認識,可以提升生物科學的專業素養,不管是何管道,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

           成長的滿足,一種對知識的信賴,原來任何文化的語言、文字、風俗的傳承,都

           是有其意義!

 

                  查詢網路後,發現黑脈粉蝶有許多亞種出現,例如台灣地區亞種是為cibyra

           中國大陸是coronis、爪哇是corva、中南半島是dapha、斯里蘭卡與印度是evagete

           蘇門答臘是sumatrana …….等,這現象說明了地理隔閡造成了原屬同種的黑脈粉蝶,

           在這些不同的地區,開始出現了不同的特徵與性狀,但因為還可以進行有效的交尾

           與生殖-能夠繁衍出具有生殖能力的下一代,所以還屬於與同種(這是學理上的說法

           ,並沒有真正實驗進行佐證),因此才有這種多亞種名稱的出現。物種的學名是由屬

            名(在前、名詞)與種名(在後、形容詞)來組成,生物分類上稱為二名法,源由拉

            字或其他名詞的拉丁化用詞,這也是國際通用的物種名稱,看久了之後,似乎會發

            現有些常規出現,有些字詞有字根與字義上的相通。

 

     

                 粉蝶科的求偶動作相當有趣,但更求效率,不會浪費多餘的精力在無效的交

          尾上,怎麼說呢?如果一隻雌蝶已經交尾了,而且體內存有雄蝶的精子,可以繁

          衍後代了,則該雌蝶就不再接受交尾,所以當雄蝶接近雌蝶時,雌蝶會高舉腹部,

          超過翅膀的高度,讓雄蝶知難而退,無法成功交尾,可是我常見到這些雄蝶不肯

          死心,一直圍繞著雌蝶打轉。